“民国范儿”的《无问西东》:一幅秀丽但残缺的画卷
欢迎关注李北方微信公众号,让我们一起批判与建设
我向毛主席保证,在走进影院看《无问西东》之前,关于这部电影的背景,我一个字都不了解。
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一点点地把散乱的故事串联起来,心想,这不是个清华的宣传片么?
过后一查资料,K,还真特么是清华为百年校庆搞的宣传片。隔壁老王挺能作妖啊。
已经有朋友在留言里问我怎么看这个片子了,这说明,这个片子让人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不舒服,故而有一点可谈论的余地。那我就谈谈吧,告诉大家让你觉得不得劲儿的地方在哪里。
首先我要说,我在一定程度上挺喜欢这个片子的。《无问西东》是国产电影里面比较少见的文艺片类型,叙事如同一篇优美的散文,插叙、倒叙等手法运用熟练,画面漂亮,音乐动听,其所营造的视听感觉很像前一段时间我看过的《海边的曼彻斯特》,也有点像诺兰的《敦刻尔克》。作为一个症状表现不太明显的文艺老青年,我喜欢这个小资产阶级的情调。
作为一篇命题作为,《无问西东》要吹的是清华。它讲了四个独立的小故事,靠“清华”这个纽带把它们松散地联系起来。
第一个故事,时间背景是1920年代初,陈楚生扮演的吴岭澜在清华念书,读的是物理系,但物理不及格,反而文科考得好,他很迷茫。梅贻琦校长问他为啥非要学物理,他说,好学生都学实科。这反应的是当年的实业救国风潮。梅校长给吴岭澜做了一通思想工作,台词很文艺,总结起来就是,该“怂”就要“怂”,follow your heart。后来,吴岭澜听了来访的泰戈尔的演讲,终于“怂”了。
第二个故事,事件背景是1930年代末,因为日本入侵,清华迁往云南,并入西南联大。吴岭澜已经是西南联大的先生,他教的学生里面,有一个叫做沈光耀(王力宏饰)的青年。沈光耀是南方的富家子弟,在日寇暴行的刺激下,不顾家里的反对,投笔从戎,成为一名飞行员。训练他的应该是飞虎队。
沈光耀善良正直,训练的时候,会带着食品空投给一群孤儿,然后晃晃飞机翅膀向孤儿们致意。最后在空战中,他驾驶着战机冲向长江上的日本军舰,跟敌人同归于尽。
第三个故事,时间背景是1960年代,黄晓明饰演的陈鹏在清华读核物理专业,他就是被沈光耀空投的食品救活的孤儿之一。陈鹏有两个好朋友,中学同学,一个是章子怡扮演的王敏佳,在医院当中医药剂师,另一个叫李想,一个西医。
他们之间有些朦胧纯洁的三角恋情,陈鹏喜欢王敏佳,李想也有这个心思。他们仨有个中学老师,家庭不幸,总是被老婆殴打,求离婚而不得。王敏佳和李想写了一封匿名信给师母,批评了她,但师母按照字迹,把王敏佳给找了出来,还闹到她的单位,诬陷她跟她的老师有不正当关系。
王敏佳是孤儿,有个表叔在台湾,她还撒了一个很大的谎,声称一张毛主席与少年儿童的合影上的小姑娘是她。综合这些因素,王敏佳被怀疑有台湾特务的嫌疑。在一次被批斗时,王敏佳不合时宜地露出了笑容,师母怒不可遏,鼓动群众上去打她,结果把她给打死了。
陈鹏赶到,准备把王敏佳给安葬了,坑都挖好了,王敏佳竟然又活过来了。于是陈鹏堆了一个空坟,然后把王敏佳带回他老家,就是沈光耀的飞机飞过的那个村子,让她隐姓埋名地生活。他自己则去了九所。
几年过去,原子弹成功爆炸,陈鹏乘火车回去找王敏佳。由于辐射的关系,陈鹏的头发一把一把地脱落。但陈鹏没有找到王敏佳,因为王敏佳去找他了。
在四个故事中,这一个着墨最多。《无问西东》拍完之后好几年不能上映,应该跟这个故事不容易通过审查有关。
第四个故事,时间背景就是21世纪了。清华毕业生张果果(张震饰)在一个公关公司工作,因为给一个奶粉企业准备提案,结识了一个生了四胞胎的家庭。他本来是想拿四胞胎给奶粉企业做宣传的,但提案没有成功,张果果就个人担负起了帮助这个家庭的责任。
这个故事相对而言最单薄。张果果的父母年轻时去支边,有一次,他们俩和另外一个人遭遇暴风雪,陷入绝境,那个人把粮食留给他们,一个人去寻找救援,就在找到救援人员并告知位置后,就牺牲了。这个人就是第三个故事中的李想,陈鹏和王敏佳的那位好朋友。
以清华为若隐若现的背景,《无问西东》讲了以上四个故事,时间跨度将近一个世纪。每个故事是独立的,分别被置于不同时代背景下,电影讲了这四个故事,也反映了四个时代。
在这个意义上,《无问西东》讲的不仅是跟清华这一所学校有关的几个小故事,而是构建了一个从近代中国到现代中国再到当代中国的历史叙事。导演的野心是不小的,应该说,完成度也还不错。
那么,应该如何评价《无问西东》构建的这个从近代中国到现代中国再到当代中国的历史叙事呢?
我的评语是:导演描绘的这幅画卷是秀丽的,但也是残缺的。这一“残缺”是创作者刻意剪裁的结果,她回避了一些东西,用留下的东西拼接起了一个“民国范儿”十足的历史画卷。
《无问西东》有一个齁长的片尾彩蛋,用一个个片子中打酱油的角色跟诸多历史名人对应,随着一个个民国大师的出场,“民国范儿”在最后盖也盖不住了。
我们姑且把1949年前的中国称为近代中国。近代中国是个乱世,各种势力、各种思潮涌动在一起,组成一个救亡的潮流,无论吴岭澜代表的“实业救国”,还是沈光耀代表的“杀身成仁”,都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才百川归流。
在近代中国的救亡大潮中,共产主义是最重要的一支,正是共产党人完成了百川归流的事业,把破碎的中国重又统一起来。清华跟这个潮流有没有关系呢?答案是,有,还挺紧密的。就算不紧密,清华也有动机把联系弄得更紧密一点。
我们没有必要在这样一篇文章中去详细回顾清华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关系,仅借用清华自己提供的材料来简单说明一下。
正统的历史叙述把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联系在一起说,北大在其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北大孕育了中国共产党。清华在某种意义上是不服气的,清华网站上可以找到论述清华与五四联系的文章,对以北大为中心的叙述进行调战。
清华校史馆网站上有一个“党在清华园”的专题,列举了各个时期党组织在清华的发展情况。
在西南联大时期,党组织也是在活动着的。“西南联大……共有党员201人。地下党组织领导进步学生,团结爱国教授,在全民族抗战、“一二•一运动”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无论从哪个角度,跨时段地勾勒一个清华的历史、一个近代中国到当代中国的历史,共产主义的运动作为一个重要的元素是不可以略过的。
然而,《无问西东》的前两个故事完美地避开了共产主义运动这条线,从中看不到一点中共的影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说《无问西东》虽然展示了一幅秀丽的画卷,却是残缺的。
这种叙述方式,恍惚间让人以为这是台湾的那个清华委托拍摄的电影,而不是五道口技术学院搞的片子。
第三个故事的时间是1960年代,再回避是不可能的了,于是电影就展示那个时代最荒谬的那一面。
前两个故事“民国范儿”,第三个故事以荒谬反衬“民国范儿”的优雅。一个完美的逻辑闭环。
如果你看了这个片子觉得有点不对劲,问题就出在这种剪裁式的呈现方式上面。
再谈一点第三个故事的编排,因为有些影评着重突出了这个地方。
批斗打死人的事情是有过的,但不可能是《无问西东》里表现的那样,这样拍违背了历史真实。打人甚至打死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高干子弟干的,就是几年前装腔作势出来道歉的那些货。他们平日飞扬跋扈惯了,才敢那样放肆,换平民百姓敢吗?片中那个性格有点古怪的师母,打人一巴掌出出气是可能的,但下死手的可能性没有,更不要说那些与北大的王敏佳毫无恩怨的人了。打死就打死了,打人者一哄而散,更不可能。
第二种情况,被打死的是真正罪大恶极的。《戚本禹回忆录》中给过一个例子,某军事院校的校长,一个老红军,在被批斗的时候被打死了,周总理下令查,调查出来的事实是,这个老色狼把一个漂亮的女学生强奸了,女学生的母亲找他说理,他见其母亲风韵犹存,也给强奸了。文革来了,女学生的母亲把事情揭发出来,引发众怒,才给打死了。总理看了这个结果,气得大骂,下令埋了了事。
《无问西东》的表现手法是怀疑恶意的故意歪曲。因为这个通不过审核,是正常的,通过了,反而奇怪。
就说这么多吧。说到底,《无问西东》只是另一个有问题的电影。对此,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
您可能还喜欢:
我在这土地上长大、生活、行走,与她骨肉相连。有一天还会归于她。就这样,我要在她的怀里一路行走,一路歌唱,没有青春,没有衰老。
我的生命上连高天,下接厚土,于行走中,便获得了永生。